獲獎年代 | 項目名稱及其證書號 | 單位 | 獲獎者 | 獲獎等級 |
---|---|---|---|---|
2021 |
寬光譜在軌空氣污染監測技術 | 南開大學、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 | 劉偉偉、徐澎梅、趙星、劉波、李明、孫陸、宋麗培、齊鵬飛、林列、陳芳、趙得龍 | 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|
2021 |
太赫茲微納結構材料與功能器件 | 南開大學 | 常勝江、范飛、冀允允、程潔嶸、陳賽、許士通、黃毅、王湘暉 | 天津市自然科學二等獎 |
2021 | 基于有機/無機半導體材料的柔性光電器件結構設計和性能研究 | 南開大學 | 張建軍、倪牮、蔡宏琨、李娟 | 天津市自然科學三等獎 |
2020 |
微尺度光學傳感技術 |
南開大學 |
劉偉偉 龔誠 陳平 林列 郭蘭軍孫陸 |
天津市技術發明二等獎 |
2019 | 一種基于寬光譜分析技術的多組分氣體檢測裝置 | 南開大學 | 劉偉偉、李明、母國光、王宇、劉波、徐澎梅、弓家謙、劉建衛 | 天津市專利金獎 |
2018 | 多通道光-電化學型生化檢測系統中關鍵技術的研究及產業化應用 | 南開大學(第一單位) | 賈蕓芳(排名第一) | 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|
2018 | 大學生科學素養培育提升的探索與實踐 | 南開大學、天津大學、天津理工大學 | 張偉剛 宋峰 劉鐵根 馬秀榮 江俊峰 嚴鐵毅 高藝 王愷 尚佳彬 王斌輝 劉佳 | 2018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|
2018 | 多元協同的電子信息類“456”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| 南開大學 | 孫桂玲 耿衛東 李國峰 張福海 劉波 吳虹 何明 張德賢 張曉丹 賀文霞 康力 潘麒羽 | 天津市第八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|
2018 | 大學生科學素養培育提升的探索與實踐 | 南開大學、天津大學、天津理工大學 | 張偉剛 宋峰 劉鐵根 馬秀榮 姜俊峰 嚴鐵毅 高藝 王愷 尚佳彬 王斌輝 劉佳 | 天津市第八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|
2018 | 智慧城市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 | 南開大學 | 孫桂玲 | 教育部首批“新工科”研究與實踐項目 |
2018 | 魅力課堂 | 南開大學 | 劉波 | 南開大學 |
2016 | 超快激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機制、調控及應用研究 | 南開大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| 劉偉偉、翟宏琛、程亞、徐圣奇、王曉雷、孫曉東、張逸竹、趙佳宇、儲蔚 | 天津市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 |
2016 | 天津市教學名師 | 南開大學 | 孫桂玲 | 天津市 |
2016 | 魅力課堂 | 南開大學 | 劉會剛 | 南開大學 |
2016 | 2016年度“寶鋼優秀教師獎” | 南開大學 | 孫桂玲 | 寶鋼教育獎 |
2015 | 食品安全風險因子檢測與控制技術及設備研發 | 南開大學(第三單位) | 賈蕓芳(排名第三) | 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|
2015 | 電子技術類課程及實驗、實踐教學團隊 | 天津市 | 孫桂玲等 | 天津市 |
2014 | 《光子晶體光纖的調控機理、技術與應用研究》 | 天津市 | 劉艷格 王志 劉波 劉建國 董孝義 開桂云 金龍 韓婷婷 | 天津市2014年度自然科學二等獎 |
2014 | 天津市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獎(2014LJ017) | 光學所 | 劉艷格 | |
2014 | 天津市教學名師 | 天津市 | 張偉剛 | 天津市 |
2014 | 電子技術實驗、實踐教學團隊 | 南開大學 | 孫桂玲等 | 南開大學 |
2014 | 科研方法論 | 國家“大學素質教育精品通選課” | 張偉剛 | 國家“大學素質教育精品通選課” |
2014 | 科研方法論 |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| 張偉剛 |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|
2014 | 科研方法論 |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| 張偉剛 |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|
2013 | 構建電子信息類多層次實驗教學體系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| 天津市第七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| 孫桂玲 李國峰 程如岐 高藝 李曉晨 王志紅 司敏山 趙二剛 徐曉黎 劉立津 | 天津市第七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|
2013 | 南開大學教學名師 | 南開大學 | 孫桂玲 | 南開大學 |
2013 | 科學素養與科研方法教學團隊 | 天津市 | 張偉剛 | 天津市 |
2013 | 科學素養與科研方法教學團隊 | 南開大學 | 張偉剛 | 南開大學 |
2011 | 多維多參量光纖光柵無線傳感器網絡系統 | 南開大學 | 劉 波、孫桂玲、李維祥、張 昊、開桂云、張潺潺 | 天津市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|
2011 | 南開大學教學名師 | 南開大學 | 張偉剛 | 南開大學 |
2011 | 微電子科學特色專業 | 教育部 | 張福海 | 教育部 |
2010 | 科研方法論 | 國家級精品課 | 張偉剛 | 國家級精品課 |
2009 | 非晶硅/微晶硅疊層薄膜太陽電池技術研發 | 光電所 | 趙 穎、耿新華、張曉丹、薛俊明、魏長春、任慧志、侯國付、陳新亮、張德坤、孫 建、張建軍、熊紹珍 | 天津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|
2008 | 光纖激光激射理論與實驗研究 | 光學所 | 董孝義、袁樹忠、劉艷格、開桂云、王 志、呂可誠、呂福云、楊石泉、馮新煥、李乙鋼、李勇男、陳勝平 | 天津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|
2005 | 包層泵浦光纖激射理論和實驗研究 | 光學所 | 董孝義,呂可誠,呂福云,袁樹忠,李乙鋼,開桂云,寧 鼎,劉艷格,范萬德,樊亞仙,付圣貴,馮 鳴,盛秋琴,王宏杰 | 高等學??茖W技術獎自然科學二等獎 |
2005 | 鉈系高溫超導薄膜的生長及應用基礎研究 | 電子信息 | 閻少林、方蘭、趙新杰、何明、季 魯 | 天津市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|
2004 | 增益平坦的超寬帶光纖放大器 證書號:2004FM-2-008-D1 | 光學所 | 袁樹忠、劉艷格、董孝義、開桂云、張偉剛、張 昊、蒙紅云、于 嶺 | 天津市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|
2003 | 光纖光柵傳感技術與應用 證書號:2003FM-1-001-D1 | 光學所 | 董孝義,開桂云,袁樹忠,張偉剛,盛秋琴,劉志國 | 天津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|
2003 | 非晶硅(a-Si)基薄膜功能集成器件和技術的研究 證書號:2003ZR-2-013-R2 | 光電所 | 熊紹珍,趙 穎,吳春亞,孟志國,代永平,張延炘,王宗畔,耿新華 | 天津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|
2001 | 光纖光柵、全光纖集成光子器件與系統研究 證書號:ZR2001-2-008 | 光學所 | 董孝義, 袁樹忠,開桂云,劉志國,盛秋琴,呂福云,呂可誠,趙啟大 | 天津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|
2001 | 南開太陽結算管理系統(NKTY256P)證書號:JB2001-2-057 | 機器人所 | 劉景泰, 安 剛,盧桂章,王孝喜,張 蕾,姚世春,鹿 明,楊 濤 | 天津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|
1999 | 白光信息處理用于航空彩色攝影的光學/數字新技術及設備 | 光學所 | 母國光, 方志良,趙長祥,翁志成,劉福來 | 天津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|
1998 | 神經網絡理論及其智能信息處理應用基礎 證書號:98-018 | 光學所 | 張延炘(5),母國光(7) | 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 |
1996 | 光神經網絡的模型,學習算法,實現技術與應用研究 證書號:96-072 | 光學所 | 母國光,張延炘戰元齡,陳天倫郭轉運,黃五群 | 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 |
1996 | 光纖通信技術基礎 | 光學所 | 王廷謠,董孝義 | 天津市科學進步獎(著作類) |
1994 | 功能型光纖及其應用研究 | 光學所 | 董孝義 | 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 |
1993 | 光華科技基金獎 | 光電所 | 孫鐘林 | 三等獎 |
1992 | 黑白感光片彩色攝像技術及白光信息處理機 | 光學所 | 母國光,方志良,劉福來 |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|
1992 | 聲光光學雙穩態 | 光學所 | 董孝義,盛秋琴呂克誠 | 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 |
1992 | 光華科技基金獎 | 光學所 | 董孝義 | 二等獎 |
1992 | 光華科技基金獎 | 光學所 | 方志良 | 三等獎 |
1992 | 光華科技基金獎 | 光學所 | 母國光 | 一等獎 |
1992 | 光華科技基金獎 | 光電子所 | 熊紹珍 | 二等獎 |
1991 | 氬激光器鎖模同步泵浦染料超短脈沖激光器 | 光學所 | 袁樹忠,呂福云, 關信安 | 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 |
1991 | 光華科技基金獎 | 光學所 | 袁樹忠 | 三等獎 |
1991 | 高Tc超導量子干涉器件研究 證書號:910048 | 電子系 | 閻少林 | 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 |
1990 | 用全息空間濾波器的光學強度的相關識別 | 光學所 | 母國光,王肇圻, 王許明 | 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 |
1990 | 分子束—金屬表面反應動力學 證書號:90-48901 | 電子系 | 席光康,邵淑敏, 李勝林,賀添喜, 王君容 | 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 |
1989 | 雙線圈回歸法偏轉磁場測量及精度自檢驗系統 | 電子系 | 丁守謙 |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|
1989 | 聲光作用原理及其新應用研究 | 光學所 | 董孝義,盛秋琴張建忠 | 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 |
1989 | 激光針灸治療腹部炎性包塊 證書號:88c-3-145 | 光學所 | 傅汝廉,開桂云 | 天津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|
1988 | 白光光學圖像處理的基礎研究 | 光學所 | 母國光,方志良,王君慶,王肇圻,康 輝,李正明 | 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|
1987 | 位相型圖像假彩色化新技術 | 光學所 | 母國光,康 輝,李正明 | 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 |
1986 | 自冷式二氧化碳激光美容治療機 證書號:86c-3-086 | 光學所 | 傅汝廉,開桂云 | 天津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|
1986 | 模擬集成模塊的研制 | 電子系 | 秦世才,王朝英,賈香鸞,牛秀卿,劉 永 | 天津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|
1986 | NK-1型分子束表面散射裝置 證書號:86C-3-101 | 電子系 | 席光康,邵淑敏,賀添喜,李勝林,王敬武 | 天津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|
1986 | 長壽命He-Ne激光器 | 光學所 | 劉志國,巴恩旭,林美榮 | 優秀科技成果獎 |
1985 | 雙線圈回歸法偏轉磁場測試儀及軟件 | 電子系 | 丁守謙,孫克忱 | 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 |
1985 | 黑白感光片彩色攝影技術及光信息處理應用基礎研究 | 光學所 | 母國光,方志良 | 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 |
1985 | 八倍錐軸深橢球冷反光鏡 | 光學所 | 母國光,戰元齡,方志良,劉福來 | 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 |
1984 | 彩電集成塊的研制 | 電子系 | 王朝英 | 天津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|
1984 | 反對數放大器NG855 證書號:85C-3-139 | 電子系 | 秦世才,王朝英, 孫鐘林,韓茂疇, 賈香鸞,于本超 | 重大科技成果三等獎 |
1982 | 長壽命封離型二氧化碳激光器 證書號:82173426 | 光學所 | 傅汝廉,開桂云 | 天津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|
1982 | 八倍錐軸深橢球冷反光鏡 | 光學所 | 母國光,戰元齡 | 天津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|
1982 | 彩電集成電路的研制1982. 證書號:82273773 | 電子系 | 秦世才,王朝英,孫鐘林,韓茂疇, 賈香鸞,于本超 | 重大科技成果二等獎 |
1982 | XFD-ZD8(7)型船用100(400)瓦中短波單邊帶發射機 證書號:81254016-5 | 光學所 | 張延炘 | 優秀科技成果二等獎 |
1981 | 空軍預警906工程大屏幕投影物鏡研制 | 光學所 | 母國光,袁樹忠,康輝 | 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|
1980 | XFD-Z07和XFD-Z08船用400瓦中短波單邊帶發射機 | 光學所 | 張延忻 | 天津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|
1980 | DHY-1型相位雙曲線無線電導航系統 | 電子系 | 周達明,閻少林,李維祥 | 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 |
1979 | 電視攝象寬帶放大器 證書號:8072021 | 電子系 | 秦世才,王朝英,孫鐘林,韓茂疇賈香鸞,于本超 | 重大科技成果三等獎 |